鑄造工藝過程復雜,影響鑄件質量的因素很多,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嚴,工藝方案不合理,生產操作不當,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,會使鑄件產生各種鑄造缺陷。常見的 鑄造鑄件缺陷名稱、特征和產生的原因:
在鑄件內部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
①爐料不干或含氧化物、雜質多;
②澆注工具或爐前添加劑未烘干;
③型砂含水過多或起模和修型時刷水過多;
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氣孔被堵塞;
⑤春砂過緊,型砂透氣性差;
⑥澆注溫度過低或澆注速度太快等。
解決方法:
在鑄件內部、表面或近于表面處,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,形狀有圓的、長的及不規則的,有單個的,也有聚集成片的。顏色有白色的或帶一層暗色,有時覆有一層氧化皮。
降低熔煉時流言蜚語金屬的吸氣量。減少砂型在澆注過程中的發氣量,改進鑄件結構,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氣性,使型內氣體能順利排出。
縮孔多分布在鑄件厚斷面處,形狀不規則,孔內粗糙
①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,如壁厚相差過大,厚壁處未放冒口或冷鐵;
②澆注系統和冒口的位置不對;
③澆注溫度太高;
④合金化學成分不合格,收縮率過大,冒口太小或太少
解決方法:
在鑄件厚斷面內部、兩交界面的內部及厚斷面和薄斷面交接處的內部或表面,形狀不規則,孔內粗糙不平,晶粒粗大。
壁厚小且均勻的鑄件要采用同時凝固,壁厚大且不均勻的鑄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順序凝固,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鐵。
在鑄件內部或表面有型砂充塞的孔眼
①型砂強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緊實度不夠,故型砂被金屬液沖入型腔;
②合箱時砂型局部損壞;
③澆注系統不合理,內澆口方向不對,金屬液沖壞了砂型;
④合箱時型腔或澆口內散砂未清理干凈
解決方法:
在鑄件內部或表面形狀不規則的孔眼。孔眼不光滑,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著熔渣。
提高鐵液溫度。降低熔渣粘性。提高澆注系統的擋渣能力。增大鑄件內圓角。
鑄件表面粗糙,粘有一層砂粒
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顆粒度太大;
②型砂含泥量過高,耐火度下降;
③澆注溫度太高;
④濕型鑄造時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;
⑤干型鑄造時鑄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
解決方法:
在鑄件表面上,全部或部分覆蓋著一層金屬(或金屬氧化物)與砂(或涂料)的混(化)合物或一層燒結構的型砂,致使鑄件表面粗糙。
減少砂粒間隙。適當降低金屬的澆注溫度。提高型砂、芯砂的耐火度。
鑄件表面產生的金屬片狀突起物,在金屬片狀突起物與鑄件之間夾有一層型砂
①型砂熱濕拉強度低,型腔表面受熱烘烤而膨脹開裂;
②砂型局部緊實度過高,水分過多,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開裂;
③澆注位置選擇不當,型腔表面長時間受高溫鐵水烘烤而膨脹開裂;
④澆注溫度過高,澆注速度太慢
解決方法:
在鑄件表面上,有一層金屬瘤狀物或片狀物,在金屬瘤片和鑄件之間夾有一層型砂。
嚴格控制型砂、芯砂性能。 澆注系統,使金屬液流動平穩。大平面鑄件要傾斜澆注。
鑄件沿分型面有相對位置錯移
①模樣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對準;
②合箱時,上下砂箱錯位;
③上下砂箱未夾緊或上箱未加足夠壓鐵,澆注時產生錯箱
解決方法:
在鑄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紋(主要是直的),開裂處金屬表皮氧化。
鑄件上有未 融合的縫隙或洼坑,其交接處是圓滑的
①澆注溫度太低,合金流動性差;
②澆注速度太慢或澆注中有斷流;
③澆注系統位置開設不當或內澆道橫截面積太小;
④鑄件壁太薄;
⑤直澆道(含澆口杯)高度不夠;
⑥澆注時金屬量不夠,型腔未充滿
解決方法:
鑄件上有一種未 融合的縫隙或洼坑,其交界邊緣是圓滑的。
提高澆注溫度和澆注速度。 澆注系統。澆注時不斷流。
鑄件開裂,開裂處金屬表面有氧化膜
①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,壁厚相差太大,冷卻不均勻;
②砂型和型芯的退讓性差,或春砂過緊;
③落砂過早;
④澆口位置不當,致使鑄件各部分收縮不均勻
解決方法:
在鑄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紋(注要是彎曲形的),開裂處金屬表皮氧化。
嚴格控制鐵液中的 S、P含量。鑄件壁厚盡量均勻。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讓性。
澆冒口不應阻礙鑄件收縮。避免壁厚的突然改變。開型不能過早。不能激冷鑄件。